网络和短剧出海 | “情兼雅怨”、“涅槃”怎么翻译?
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有许多独特的思想和术语,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中国文化出海正当时,翻译是第一关,如何传达到位,离不开语言本地化的助力。
今天我们接着分享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翻译。内容来自网站“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平等
平等,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其根源可追溯至梵语“sama”,最初在佛教中指各种姓之间没有差别。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大乘佛教和禅宗,平等的观念扩展到了一切法和一切众生在佛性与终极意义上的无差别。在现代社会,平等被用来翻译西方的“equality”,强调每个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机会和权利。
英文翻译:Equality
引例: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六祖坛经•付嘱》
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zhuó)。——《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泛爱亲疏平等,任吟古律不拘。——刘克庄《七十八咏六言十首》其十
情兼雅怨
情兼雅怨,由南朝文学理论家钟嵘提出,用以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这一概念强调诗歌在表达诗人怨苦情感的同时,应符合雅正的审美标准。钟嵘对曹植的诗歌评价为“情兼雅怨”,意味着其诗歌在抒发怨苦的同时,保持了温厚平和的风格,符合雅正的要求。
英文翻译:A Mixed Quality of Grace and Sorrow
引例:
魏陈思王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钟嵘《诗品》卷上
涅槃
涅槃,佛教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意为“熄灭”,象征着达到觉悟、断灭一切烦恼生死的清净状态。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前者指觉悟后肉身仍存,后者则是彻底的解脱。大乘佛教进一步拓展了涅槃的观念,认为涅槃与世间相即不离。
英文翻译:Nirvana
引例:
是以诸佛不出世,亦不入涅盘。本悟真心成道,真心无形,岂有出没耶?但随有心机熟,众生感见报化之身。所有见闻,皆是众生心中之影像。——释延寿《宗镜录》卷八十九
通过这三个关键词,我们不仅能够窥见中华文化的深邃,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这些思想和术语,至今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